親家母的後事辦完後,我沒有回老家。
曉曉的預產期快到了,身邊需要人照顧。我主動提出來,要留下來照顧她。
她看著我,眼睛紅紅的,點了點頭。
我重新搬回了那個我逃離了兩年的家。一切似乎都沒變,又似乎都變了。
我依然每天早起做飯,打掃衛生,但我的心態,已經完全不同了。我不再把這些付出記在我的「功勞簿」上,不再覺得這是我對他們的「恩賜」。我只是在做一個母親、一個婆婆,該做的事。
我把當初賣房剩下的錢,還有這兩年攢下的退休金,都取了出來,交給李偉。

「拿著。給曉曉買點好的補補身子,再給未出世的寶寶添置點東西。以後,這個家,咱們一起扛。」
李偉和曉曉推辭著不要,我把臉一板:「怎麼?還跟媽見外?再推辭,媽可就真生氣了。」
他們這才收下。
那天晚上,曉曉在客廳里陪我看電視,她靠在沙發上,手輕輕地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她突然對我說:「媽,其實我媽走之前,跟我說,她這輩子最感激的人,是您。」
我愣住了。
曉曉說:「她說,如果不是您當初拿出全部積蓄幫我們買了房,讓我有了一個安穩的家,我根本不可能有能力,支撐她多活這兩年。她說,您才是我們家的大恩人。」
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涌了上來。
原來,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在我不知道的時候,我那些曾經自以為是的付出,真的在以另一種方式,溫暖著別人。
窗外,月光如水,溫柔地灑進客廳。
我看著身邊安詳的兒媳,感受著她肚子裡那個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心裡從未有過的平靜和滿足。
家,到底是什麼呢?
它不是一本精打細算的帳本,不是一場誰付出更多、誰就更有理的博弈。
家,是理解,是包容,是願意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手,扶一把。是願意把對方的重擔,也當成自己的責任,一起扛起來。
這兩年,我走了一段很長的彎路。但幸運的是,我還來得及回頭。
第7章 新生的炊煙
曉曉是在初春的一個清晨發動的。
我跟李偉把她送到醫院,我在產房外焦急地踱步,李偉則緊張得手心全是汗,坐立不安。那種感覺,比我自己當年生李偉時還要緊張。
幾個小時後,護士抱著一個襁褓出來,笑著對我們說:「恭喜,是個大胖小子,七斤二兩。」
我看著那個皺巴巴、紅撲撲的小臉蛋,心一下子就化成了一灘春水。這是我的孫子,是我們李家的根。
曉曉被推出來的時候,人很虛弱,但臉上帶著幸福而滿足的微笑。我走過去,握著她的手,什麼都沒說,只是一個勁兒地掉眼淚。這是喜悅的淚水。
孩子的到來,像是一縷最和煦的春風,吹散了我們這個家最後的一絲陰霾。
我正式開始了「奶奶」的生涯。
給孩子喂奶、換尿布、洗澡……這些事情,雖然幾十年沒做了,但一上手,刻在骨子裡的記憶就全都回來了。我忙得腳不沾地,卻樂在其中。
李偉請了半個月的陪產假,在家學著當一個新手爸爸。他笨手笨腳的樣子,經常惹得我和曉曉哈哈大笑。
家裡因為這個小生命的到來,變得熱鬧而溫馨。孩子的哭聲、笑聲,成了這個家裡最動聽的背景音樂。
曉曉出了月子後,有一天,她拿著一張銀行卡,悄悄塞到我手裡。
我一愣:「這是幹什麼?」
「媽,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曉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裡面是十萬塊錢。是當初您賣老房子的錢的一部分。我們知道,這遠遠不夠,但……但我們想先把這部分還給您。剩下的,我們以後會慢慢還。」
李偉也在旁邊點頭:「是啊,媽。這錢您必須收下。您把老房子都賣了,自己手裡得留點錢養老,我們才安心。」
我看著手裡的銀行卡,心裡又暖又酸。
我把卡推了回去,態度很堅決:「這錢,我不能要。」
「媽……」
「你們聽我說完。」我看著他們倆,認真地說,「當初我賣房子,就是為了給你們一個家。現在,你們有了家,有了孩子,媽看著,比什麼都高興。這錢,就當是媽給孫子的見面禮。你們現在用錢的地方多,把錢花在刀刃上。媽有退休金,夠花了。」
我頓了頓,繼續說:「以前,是媽想岔了。總覺得我付出了,就該有個說法,就該被你們記在心裡。可現在媽想明白了,一家人,算那麼清楚幹什麼?算來算去,最後算沒的,是情分。只要我們一家人好好的,比什麼都強。」
曉曉的眼圈又紅了,她沒再堅持,只是默默地收回了卡。
那天晚上,我給孫子洗完澡,哄他睡下後,一個人坐在陽台上。
陽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在我離開的兩年里,被曉曉照顧得很好,甚至比以前長得更茂盛了。一盆綠蘿的藤蔓,已經垂到了地上。
我看著窗外城市的萬家燈火,心裡一片寧靜。
我想到曉曉的媽媽,那個素未謀面的親家母。雖然她已經不在了,但她用她的離去,教會了我一個最樸素的道理:生命來來往往,我們能抓住的,唯有眼前的親情和愛。
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晚年。我不再執著於要守著一套房子,或者攢下多少養老金。我覺得,我最好的養老,就是看著兒子一家幸福和睦,看著小孫子健康成長。這種天倫之樂,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第二天一早,我正在廚房裡熬著魚湯,準備給曉曉下奶。李偉走了進來,從背後遞給我一個紅本本。
「媽,這是什麼?」我擦了擦手,接過來。
打開一看,是房產證。
我翻到內頁,看到「房屋所有權人」那一欄,除了李偉和林曉曉的名字,還多了一個名字:趙淑蘭。
我的手一抖,房產證差點掉在地上。
「你……你們這是幹什麼?」我驚訝地看著他。
李偉笑了笑,眼睛裡有光:「媽,曉曉說得對。這個家,是您給我們的。您不是這個家的客人,您是這個家的主人。所以,這房本上,必須有您的名字。」
我看著房產證上我的名字,一筆一划,清清楚楚。眼淚,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視線。
這一次,不是委屈,不是心酸,而是滿滿的、快要溢出來的幸福。
我吸了吸鼻子,把房產證小心地合上,遞還給他:「行了,媽知道了。快去看看曉曉醒了沒,湯馬上就好了。」
李偉接過房產證,沒有走,而是從後面輕輕地抱了我一下。

「媽,謝謝您。」
「傻小子。」我拍了拍他的手,轉過身,繼續看著灶上那鍋翻滾的、乳白色的魚湯。
廚房裡,充滿了濃濃的湯香味和人間的煙火氣。
我知道,我們這個家,在經歷了那場幾乎要分崩離析的風雨之後,終於迎來了它最溫暖的新生。而這升騰的炊煙,就是最好的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