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照顧兒媳坐月子,大姑姐把雙胞胎送來,婆婆:我來伺候月子的
我最終還是請了月嫂。
是在我出院的第十五天,也是我婆婆張桂芬女士,對著我丈夫陳浩吼出那句「我才是來伺候月子的」之後。
從那天起,到兒子團團滿月,再到後來許多年,我們家那張小小的餐桌,見證了無數次沉默的咀嚼和試探的對話。那場月子裡的風波,像一根看不見的刺,扎在每個人的心裡,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消解、融合進血肉里。
可故事的開始,明明是那麼的溫暖和充滿期待。
第1章 月子裡的第一縷陽光
我叫林舒,和丈夫陳浩結婚三年,才迎來了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團團。
從我懷孕五個月開始,婆婆張桂芬就從老家搬了過來。她是個利落慣了的女人,一輩子都在為子女操心。她來我們這小小的兩居室,像一陣旋風,捲走了所有我們年輕人生活里的雜亂和無序。陽台上開始掛滿洗得乾乾淨淨的嬰兒尿布,廚房的砂鍋里,也開始飄出各種她從老中醫那問來的安胎湯的味道。
陳浩不止一次在我耳邊感嘆:「媽來了就是好,咱倆又能過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了。」
我笑著捶他,心裡卻是認同的。婆婆的到來,確實極大地緩解了我們作為新手父母的焦慮。尤其是在月子這件事上,她拍著胸脯跟我保證:「小舒,你放心,媽保證把你月子伺候得妥妥帖帖。我們老家都說,月子坐好了,女人能脫胎換骨,比小姑娘時身體還好。」
為了這句話,我拒絕了自己媽媽要來照顧我的提議,也婉拒了朋友推薦的口碑很好的月嫂。我覺得,一家人,沒什麼比用心更重要。
團團是順產,我在醫院住了三天就回家了。
踏進家門的那一刻,我眼眶有點發熱。家裡被打掃得一塵不染,客廳的窗簾拉開了一半,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照進來,在地板上投下一片溫暖的光斑。空氣里瀰漫著淡淡的艾草味,婆婆說,這是為了驅邪凈屋,對孩子好。
我的房間,更是被她布置得像個溫馨的避風港。床單被套都換了新的,是柔軟的純棉材質。床頭柜上放著一個保溫杯,裡面是溫度正好的紅糖水。嬰兒床就放在我的大床邊,裡面鋪著婆婆親手縫製的小被子。
「快,快躺下,月子裡可不能站久了。」婆婆扶著我,小心翼翼地像對待一件易碎的瓷器。
陳浩跟在後面,提著大包小包,臉上是初為人父的傻笑。
那幾天的日子,過得像夢一樣。
婆婆嚴格按照她那一套傳統又結合了些許科學的坐月子理論來照顧我。每天六頓月子餐,不重樣,而且精準地控制了油鹽。早晨是酒釀雞蛋,上午是豬蹄湯,中午是兩葷一素配雜糧飯,下午是紅豆湯,晚上是鱸魚湯,睡前還有一杯熱牛奶。
她總是一邊把湯遞給我,一邊絮絮叨叨:「小舒啊,這個湯是通奶的,你多喝點,咱們團團的口糧才足。」
「這個鱸魚,傷口癒合得快。」
「月子裡不能哭,不能看手機,傷眼睛。你想看孩子,我就把他抱你跟前。」
團團是個很乖的孩子,吃了睡,睡了吃。婆婆把「伺候月子」這件事,當成了一項無比重要的工程。她包攬了給孩子換尿布、洗澡、哄睡的所有活兒,只在孩子餓了的時候,才把他抱到我懷裡。
我常常在喂完奶、看著婆婆熟練地給團團拍嗝時,心裡湧起一陣陣暖流。我慶幸自己遇到了一個好婆婆,也暗自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孝順她。
陳浩更是樂得清閒,每天下班回來,逗逗兒子,陪我說說話,然後就能吃到婆婆做的熱騰騰的晚飯。我們的小家,因為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和一位老人的付出,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溫馨和秩序。
那幾天,我甚至覺得,那些關於婆媳矛盾的故事,都是編出來嚇唬人的。
這樣平靜而美好的日子,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
變故發生在我出院後的第八天。那是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剛喂完團團,靠在床上昏昏欲睡。婆婆正在衛生間裡,嘩啦啦地洗著堆積如山的尿布。
門鈴響了。
陳浩去開的門,門口傳來一個清脆又大大咧咧的女聲:「弟,開門吶!我給你送驚喜來了!」
是陳浩的姐姐,我的大姑姐,陳靜。
我跟陳靜不算熟,她遠嫁外地,一年也就過年回來一次。她性格外向,說話做事風風火火。我知道她有一對雙胞胎兒子,今年剛四歲,正是最鬧騰的年紀。
「姐?你怎麼來了?也不提前打個電話。」陳浩的聲音里透著意外。
「打什麼電話,打了還有什麼驚喜?」陳靜笑著,一邊說一邊往裡走,她身後,跟著兩個一模一樣的小男孩,像兩隻剛出籠的小老虎,好奇又興奮地打量著這個新環境。
「樂樂,淘淘,快叫舅舅。」
「舅舅好!」兩個孩子異口同聲,聲音洪亮。
婆婆聽到動靜,擦著手從衛生間出來,看到女兒和外孫,臉上的驚喜和疼愛是藏不住的:「靜靜?你們怎麼回來了?哎喲我的兩個大外孫,快讓姥姥抱抱!」
一時間,原本安靜的客廳里,充滿了久別重逢的歡聲笑語。
我躺在房間裡,聽著外面的熱鬧,心裡也替他們高興。想著等會兒精神好點,就出去打個招呼。
然而,我沒想到,大姑姐帶來的,不僅僅是驚喜。
她拉著婆婆的手,語氣裡帶著一絲撒嬌和理所當然:「媽,我這不是看你來城裡照顧弟妹嘛。我跟我們家老李商量了,他那邊單位忙得走不開,我一個人帶這兩個小祖宗實在吃不消。正好他們幼兒園最近因為流感放假一周,我就把他們送你這兒來,讓你也多親近親近。」
我心裡「咯噔」一下。
送來這裡?意思是,這兩個四歲的男孩,要在這個本就因為一個新生兒而空間和精力都極度緊張的家裡,住上一個星期?
我聽見婆婆有些遲疑的聲音:「這……這方便嗎?你弟妹還在坐月子,家裡地方也小……」
「哎呀,有什麼不方便的!」陳靜的聲音拔高了些,「咱家沙發那麼大,我晚上跟樂樂淘淘擠一擠就行。再說了,不就多兩雙筷子的事兒嘛,你以前一個人帶他們倆不也帶得好好的?媽,我可就指望你了,我這趟來,車票都買的七天後的。」
她把話說死了。
客廳里有片刻的沉默。我能想像出婆婆為難的表情,也能感覺到陳浩夾在中間的尷尬。
最終,是婆婆一聲長長的嘆息打破了僵局。
「行吧,來了就住下吧。總不能讓你們再折騰回去。」
那一刻,我躺在床上,聽著窗外依舊明媚的陽光,心裡卻莫名地,湧上了一絲陰霾。我安慰自己,或許是我想多了,大姑姐也是沒辦法,婆婆應付得來,不過是家裡熱鬧一點而已。
我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場「熱鬧」,將如何一步步將我月子裡的那片寧靜,徹底撕得粉碎。
第2章 被打亂的節奏

樂樂和淘淘的到來,像兩顆小石子,不,是兩塊大石頭,被猛地投進了我們家那片剛剛建立起平衡的池塘里。
起初,我還抱著理解和體諒的心態。畢竟,大姑姐一個人帶兩個男孩確實辛苦,婆婆想念外孫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第一個被打破的,是家裡的「安靜」。
四歲的男孩,精力旺盛得仿佛永遠用不完。他們把我們小小的客廳當成了遊樂場,追逐打鬧,尖叫聲和玩具砸在地板上的「哐當」聲此起彼伏。他們對那個會自己掃地的圓形機器人充滿了好奇,總是一腳把它踢翻,然後看著它在原地打轉,發出咯咯的笑聲。
我房間的門,成了他們最喜歡研究的「機關」。儘管陳浩和婆婆反覆交代,不能打擾舅媽和弟弟休息,但孩子們的好奇心根本無法抑制。他們會悄悄地把門推開一條縫,探進一個小腦袋,然後「哇」地一聲大叫,又笑著跑開。
團團本來就是個淺眠的寶寶,一點大的動靜就容易驚醒。現在,他幾乎是在驚醒和哭鬧的循環中度過。我常常剛把他哄睡著,客廳里就傳來一聲尖叫或是重物落地的聲音,懷裡的團團立刻渾身一顫,接著就是撕心裂肺的啼哭。
我的神經,因為這持續不斷的噪音和兒子的哭聲,開始變得緊繃而脆弱。
第二個被打破的,是婆婆的「專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