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影視的黃金年代,陳錦鴻的名字曾是收視的保證。
從亞視到無線(TVB),他一步步從配角走上一線小生的位置。
憑藉在《新上海灘》中,塑造的別具一格的「許文強」而聲名鵲起。

更在TVB的劇中《創世紀》里,將「許文彪」這一角色從最初的原則與掙扎;
到後期的黑化與癲狂演繹得入木三分,成為無數觀眾心中難以磨滅的經典。
然而,正值事業巔峰,他卻毅然選擇「人間蒸發」,直接停止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業。
傳聞他為此花費3000萬巨款,推掉所有片約,只為培養「智力低下」的兒子成才。

這一切,要從他自身的童年經歷說起。
1967年,陳錦鴻出生於香港一個普通家庭,童年時光雖不富裕卻也安穩。

然而,一場意外奪走了他父親的生命,家中的頂樑柱轟然倒塌,工廠也毀於大火,家道中落。
母親不得不獨自一人扛起撫養7個子女的重擔。
年幼的陳錦鴻早早便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他跟著母親做清潔工貼補家用,擦玻璃、洗廁所,看盡人情冷暖。
這段困苦的經歷,不僅沒有擊垮他,反而磨礪出他堅韌不拔、凡事依靠自己的性格。
他深刻地明白,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是何等重要,父親的缺席又會留下怎樣無法彌補的遺憾。
這段刻骨銘心的記憶,為他日後的人生抉擇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帶著改善家庭狀況的願望,陳錦鴻踏入了演藝圈。
經過幾年打拚,他事業有成,也收穫了愛情。

2004年,他與相戀多年的女友杜雯惠步入婚姻殿堂,3年後,兒子陳駕樺的誕生,讓這個家庭充滿了喜悅。
陳錦鴻以為自己迎來了人生最幸福的時刻,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夫妻倆敏銳地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2歲的駕樺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活潑好動,牙牙學語。
他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與人對視,甚至抗拒父母的親近。
焦急的兩人帶著孩子跑遍了各大醫院,最終,一份冰冷的診斷書將他們打入谷底:兒子患有自閉症(孤獨症),並伴有中度智力障礙。
這個消息對任何父母而言都無異于晴天霹靂。

最初,陳錦鴻也曾試圖走一條「常規」的道路:
他加倍工作,瘋狂接戲,想用賺來的錢為兒子尋找最好的專家和康復機構。

然而,2年過去了,錢如流水般花了出去,兒子的狀況卻未見絲毫好轉,反而愈發封閉。
真正的轉折點,還得從他發現了兒子的「天賦」說起。
收工回家的陳錦鴻,無意中翻開了兒子的作業本,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連續5頁,寫滿的都是同一個「天」字。
妻子無奈地解釋,專家說,以駕樺的情況,1星期能學會1個字,已是萬幸。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陳錦鴻。
他回憶起與兒子相處的點滴,堅信兒子的記憶力並不差。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他決定親自上陣。
第一天他教了兒子10個字;第二天、第三天,又各教了10個。
結果,兒子竟然奇蹟般地記住了全部30個字。

這一刻,陳錦鴻幡然醒悟:任何昂貴的專家,都無法替代父親獨一無二的愛與陪伴。
他內心深處那段因年幼喪父而留下的遺憾,此刻化作了無比堅定的決心。
2011年,他做出了讓整個娛樂圈譁然的決定——全面息影,回家當一個全職爸爸。
為了給兒子一個更利於康復的環境,他賣掉了位於市區繁華地段的豪宅,舉家搬到元朗的郊外村屋。
讓孩子能夠盡情親近花草樹木,擁抱大自然。
從那天起,熒幕上少了一位影帝,家裡多了一位全身心投入的「超人爸爸」。
他開始自己研究一套學習方案教育兒子,但這條路遠比想像中艱難。
起初,兒子極度抗拒他的觸碰,連牽手都會被狠狠甩開。
陳錦鴻從不氣餒,每天堅持帶兒子散步,無論兒子是否回應,他都像個不知疲倦的導遊,介紹著周遭的一切。

在一次爬樹時,兒子既渴望又膽怯,陳錦鴻便親身示範,並在兒子嘗試時,一次又一次地扶住他,「那天,大概扶了數百次」。
正是這份極致的耐心,終於敲開了兒子心靈的第一道門。
他獨創了許多「陳氏教學法」。
為了教會兒子刷牙、洗臉等基本自理,他將動作分解拍照,製作成圖文並茂的「爸爸書」;
為了教兒子上廁所,他花了整整3年;
教認字時,他把抽象的方塊字變成有趣的動作遊戲,比如教「坐」字,他會邊念,邊引導兒子坐下。
這10年間,陳錦鴻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心血。
據港媒估算,連同醫療、教育以及他放棄演藝事業的機會成本,總花費高達3000萬港元。

那段時間,媒體鏡頭下的他,肉眼可見地憔悴、消瘦,與昔日熒幕上的神采奕奕判若兩人。

他自己也曾坦言,在家裡「扮演」一個超級耐心的父親,比拍任何一部戲都更累,身心俱疲。
然而,所有的付出,終將迎來回報。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陳駕樺展現了驚人的進步。
他不僅順利進入了普通學校,更是在入學第一年就考取了全級第一,徹底打破了當初「中度智障」的斷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