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多部零宣發、非黃金檔播出的劇集,僅憑一兩集就強勢登頂收視榜首。 從抗戰劇《歸隊》《陣地》到刑偵劇《利劍玫瑰》《黃雀》,再到都市劇《蠻好的人生》《許我耀眼》,這些作品沒有流量明星加持,沒有鋪天蓋地的熱搜預熱,卻意外成為收視黑馬。 觀眾用遙控器投票的結果表明,當行業沉迷於流量泡沫時,真正的好內容正在悄然逆襲。

現象級爆款的共同基因
8月25日,央視八套播出的抗戰劇《歸隊》開局即引爆收視。 該劇以抗聯小隊「歸隊」為主線,開場便是密集的槍戰和爆破場面,胡軍飾演的老山東在槍林彈雨中拉開手榴彈引線的鏡頭,瞬間將觀眾拉回那個冷冽絕望的年代。 兩集收視率突破2,峰值逼近2.7,豆瓣短評區湧現大量「這才是抗戰劇該有的樣子」的評價。
同樣在央視播出的《陣地》則選擇以文戲破局。 劇中,佟瑞欣飾演的教員聽到「一二·九」運動被鎮壓的消息時,一句「我本想保持斯文,可這石破天驚的消息讓我無法沉默」,將紙頁間的刀光劍影展現得淋漓盡致。 王勁松飾演的郭沫若與劉勁飾演的周總理在碼頭對峙的戲份,讓筆桿子與槍桿子的博弈充滿張力。
這些劇集均採用「電影級質感」的製作標準。 《歸隊》為還原歷史真實感,在武器和場景細節上精益求精;《陣地》則通過考究的服化道和希區柯克式運鏡,讓文戲兼具懸疑感。 導演不再依賴「神劇」套路,而是聚焦於人性的複雜與信仰的純粹。

「反流量」模式下的收視奇蹟
4月播出的鄉村劇《青山是故鄉》首播收視率破2.3,劇中紅瓦房、玉米垛、炕頭嘮嗑的場景被觀眾調侃「把我二舅家的客廳搬上了螢幕」。 沒有流量明星,僅靠十畝地的家長里短,該劇將鄉村矛盾拍出了煙火氣。
刑偵劇領域同樣湧現黑馬。 迪麗熱巴主演的《利劍玫瑰》開局便呈現三樁案件交織的複雜敘事,其中小女孩誘騙主角的橋段直接揭露人販子集團的狡猾手段。 而《黃雀》則大膽採用「反套路」設定,郭京飛飾演的禿頂頹廢警察在火車站追查小偷小摸,卻以市井江湖的真實感引發觀眾共鳴。
這些劇集的成功印證了「內容為王」的定律。 當《許我耀眼》因主演趙露思的合約糾紛導致零宣發空降播出時,業內普遍看衰。 然而劇集上線48小時內,憑藉「惡女復仇」的硬核劇情和電影級製作,竟創下39.2%的市占率,登頂全球11國熱度榜。

行業浮躁期的清醒劑
近年來影視行業的浮躁有目共睹。 某部諜戰劇為迎合市場,強行加入狗血感情線;流量明星片酬占比高達總投資的70%;甚至有演員全程念數字靠後期配音。 這種追求短期效益的模式讓觀眾逐漸失望,直言「已經很久沒看過能靜心追的劇了」。
然而2025年的多部黑馬劇集卻選擇回歸創作本質。 《我叫張思德》以倒敘手法開場,直接展現英雄犧牲的悲壯一幕,牛駿峰飾演的張思德給毛主席念家書的場景,成為催淚炸彈。 孫儷在《蠻好的人生》中為貼近保險精英角色,提前三個月體驗生活,連握筆姿勢都經專業認證。 王寶強在《棋士》中飾演用棋譜設計犯罪路線的落魄棋師,劇中圍棋術語與犯罪密碼的轉化被贊「創新性突破」。
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對專業的敬畏。 導演汪俊透露,孫儷主動要求減少濾鏡,保留眼角細紋,因為「這才是被生活錘打過的樣子」;《黃雀》的編劇將扒竊手法拍成「反詐教科書」,儘管特效廉價,但真實感足以讓觀眾追劇。

觀眾選擇權的悄然轉移
觀眾的行為變化同樣值得關注。 《許我耀眼》播出後,觀眾自發剪輯的「金絲眼鏡殺」「惡女台詞」等話題在TikTok播放量達11億;《棋士》中王寶強用「棄子戰術」指揮劫匪的片段被截成「教科書式微表情教學」瘋傳。 這種自發傳播形成良性循環,使好作品無需依賴營銷也能破圈。
數據表明,觀眾對質量的判斷力遠超預期。 《蠻好的人生》開播收視破3,劇中孫儷飾演的胡曼黎在暴雨中奔走的畫面,讓彈幕飄過「這就是我媽」的共鳴;《陣地》雖以文戲為主,但觀眾評價其「每句台詞都在走鋼絲」,節奏緊張堪比諜戰劇。 當行業還在糾結於流量明星的帶貨能力時,觀眾早已用實際行動證明:紮實的劇情和精湛的表演才是真正的收視保障。

創作與市場的博弈新局
零宣發爆款頻出的現象,正在改變資方和創作團隊的態度。 曾靠流量劇賺快錢的資方開始重新審視項目,主動聯繫踏實創作的團隊;年輕演員也開始向老戲骨請教演技,不再執著熱搜曝光。 這種轉變在《歸隊》《陣地》等主旋律作品中尤為明顯,投資方不再要求強行加入流量明星,而是給予創作團隊更大自由度。
然而爭議始終存在。 《黃雀》被部分觀眾批評「劇情離譜」,另一部分人卻高呼「封神之作」;《許我耀眼》的創業線被指「懸浮」,先天性心臟病設定後期消失引發詬病。 甚至有人質疑某些劇集的超高數據與周邊銷量不匹配,暗示存在注水可能。 這些爭議揭示了一個核心問題:當行業試圖告別流量依賴時,什麼樣的標準才能真正定義一部好劇?
當《宿敵》的製片人拒絕資方替換流量演員的建議時,他可能未曾想到,這種堅持會在半年內引發連鎖反應。 從抗戰劇到都市劇,從央視到網絡平台,「零宣發逆襲」已成為2025年影視行業的高頻詞。 但這場內容與流量的博弈中,真正的勝負尚未定論:如果下一部零宣發作品遭遇滑鐵盧,觀眾的口味是否又會再次轉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