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獨居阿姨:當我在女兒面前「懂事」,才知這是親情最痛的覺醒

有人說:父母與子女之間做到這「三不原則」,關係才會相處的和睦。
父母不主動給子女打電話、不隨意去子女家串門、不過問子女的私事。
然而,當我在女兒面前開始「懂事」,才知道這是親情最痛的覺醒。
年輕時父母給子女「斷奶」,如今輪到子女跟父母「斷聯」。
不讓子女覺得父母老了是麻煩,這句話是很多老人內心的獨白。
我叫宋娟,今年69歲,退休多年,每月有4300退休金,獨生女早已成家有娃。
老伴過世多年,女兒總想讓我跟著她居住養老,而我在女兒不到三個月就想家了。
女兒總是摟著我的肩膀說:「媽媽,您不要這般「懂事」,弄得我們跟陌生人一樣。」
不是我願意這樣跟女兒女婿客氣,而是,只有我「懂事」了,他們的日子才能安寧。
我覺得,人老了,若生活能獨立,身體能自理,還是一個人過日子比較舒暢。

1、幫女兒帶娃時,做個不插手女兒家務事的好岳母。
我剛退休女兒生娃,親家母身體不好,女婿開車來接我去幫幫忙。
那時,老伴還在,我是一邊幫女兒家帶娃,一邊還要牽掛獨自生活的老伴。
女兒女婿面對家裡多出的孩子,既有歡喜,又有分歧矛盾。
有時,兩個人為誰做家務活少,誰陪伴孩子的時間短,也能吵一架。
作為老人,女兒的親媽,女婿的岳母,我能做的是,儘量多些時間帶娃。
也儘可能在女兒女婿下班前,把家裡的事幹完,不讓女兒女婿有機會爭吵。
這樣做的好處是,女兒女婿不再為家務事吵架,但我卻非常累。
既要照顧好小外孫,又要給女兒女婿做飯,還要收拾好家務活。
身兼數職,自然不舒服,但為了女兒的日子過期了輕鬆,我也咬牙堅持。
偶爾,女兒良心發現,會跟我說:「媽,您別這麼累,家務活留給我們下班做。」
話是這麼說,可真的留給他們,看到他們為這事吵架,我就頭疼。
說自家女兒心不甘,說女婿又覺得自己多管閒事,唯有自己都乾了,皆大歡喜。

2、外孫上學,我得體地退出女兒的生活。
熬到小外孫上學,親家母身體也好些,能接送孩子了,我轉身得體退出女兒的生活。
回到老伴身邊,想著盡情地跟老伴一起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
誰知,老伴卻突發疾病,臥床兩年,而我又開始照顧他,沒有休息的時間。
女兒女婿偶爾回來替換一下,讓我喘口氣,可我又怕累著他們,畢竟還要上班。
做母親都一樣,都怕拖累孩子,寧願自己多吃點苦,也要讓孩子日子過得輕鬆些。
老伴臥床2年,我整整瘦了十多斤,他走了,我非常難過,但也欣慰,盡力了。
女兒想著接我回去緩和一下心情,我說自己一個人能扛得住。
一個人獨居好幾年,雖然日子清閒安靜,但內心還是期盼著能與女兒外孫在一起。
每次想到這些,內心多少也會湧起莫名的失落,畢竟,親家母也在女兒家。
也許,這就是養女兒的悲傷,沒有那麼理直氣壯地在女兒家養老。

3、人老了,女兒喊我去養老,要學會「懂事」。
去年入冬,女兒喊我去居住養老,不過只居住三個月,太過於「懂事」,感覺很累。
開春我提出回自己家獨居,女兒說我太懂事,對於她來說是一種慚愧。
白天,女兒女婿上班,外孫上學,我獨自在家,幫著收拾家務活。
早起給他們三個人準備不同的早餐,根據每個人的喜好口味做,確實有點累。
中午我一個人在家,簡單地吃點東西,收拾好家務,下樓去廣場,或者公園轉轉。
晚上,提前又做好豐盛的一桌飯菜,等著女兒女婿和外孫回來一起吃。
吃完飯,我也不讓女兒女婿插手收拾,說他們都上了一天的班,多休息休息。
女兒攬著我的肩膀,笑著調侃,不是請我來養老,而是請我來做帶薪保姆。
我每月的退休金差不多都花在女兒家,還有些小心翼翼地,看每個人的臉色。
話不敢多說,事也不敢多做,房間更不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擺設收拾。
總之,在女兒家,我越是「懂事」,自己越累,女兒就越心疼。
所以說,當我在女兒不自在時,還是主動退回自己的老窩更舒暢。

4、當父母開始"懂事",是親情最痛的覺醒
年輕時,做父母的要求子女做個懂事的孩子,等我們年老了,卻主動做個「懂事」的老人。
這是對親情最痛的覺醒,沒事少打擾子女的生活,你在悠閒時,子女卻在打拚生活。
身邊有個姐姐,總喜歡隨時隨地給女兒打電話分享生活小細節,直到女兒吼出那句:
「媽,您能不能有事沒事就打電話說些無關緊要的事,我在開會,在忙著掙錢。」
姐姐說自己很錯愕,為啥女兒會那麼凶,自己不過是想跟女兒分享快樂。
為啥我們這代父母會做「懂事」的老人?原因不過是:
一是不要主動給子女打電話,因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打擾了心會不安。
二是自理時不去子女家,距離產生美,保持距離,分寸邊界感,更有利於和睦相處。
三是不過問也不插手子女家務事,成年人的世界各自安好,即使是父母也要「懂事」些。
父母的「懂事」不是說子女不孝,而是父母的覺醒,生娃是社會責任,而不是個人私有。
子女體貼父母的「懂事」,必然也會跟父母互動,才會有溫馨的親情和彼此間的互動。
對此大家覺得做個「懂事」的父母是覺醒還是認知的提升?